怀孕和分娩是人类繁衍的生理过程,女性最佳生育年龄在24-29岁之间,35岁以上的孕妇为高危孕妇。
高龄女性常有低妊娠率、高流产率等生育力低下的问题。高龄对女性最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卵巢老化,主要表现为卵母细胞数量减少和卵母细胞质量下降,这两方面都是随着年龄进展的自然生理现象。
另一方面,高龄孕妇妊娠风险增加,发生妊娠期糖尿病、子痫前期、产后出血、早产、胎盘早剥、剖宫产分娩、低出生体重儿及围产儿死亡的风险均高于适龄生育人群。
因此,在最佳生育年龄完成怀孕、妊娠及分娩的过程,对于母儿安全、家庭和睦乃至社会稳定,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。
即使在最佳生育年龄孕育宝宝,我们也建议准备生育的夫妇,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孕前常规检查,评估有无内外科或妇科疾病,是否存在肥胖或营养不良等营养问题,根据检查结果,对生活方式、营养素补充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指导。
对于合并基础疾病的女性,建议积极专科就诊评估,将基础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或有效的控制后,再开始妊娠。若在疾病未控制状态下怀孕,可能面临无法继续妊娠、被迫终止妊娠的窘境,而且对母体的生命安全亦带来巨大威胁。
此外,我国育龄女性面临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双重挑战,孕前肥胖可能存在高胰岛素抵抗、慢性炎症状态以及高氧化应激反应等代谢异常,可能增加子代先天性畸形的风险,建议肥胖女性将自身健康调整到最佳状态后再妊娠。
在最佳生育年龄、进行了充分的孕前准备、并且成功受孕进入妊娠期之后,建议尽快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《母子健康手册》,并到助产机构开始规范的产前检查。
除了定期到医院产检,孕期的居家监测也是准妈妈们的必修课,基础监测应包括自觉症状、体重、血压及胎动计数。
定期监测体重,每周至少监测一次,于清晨空腹排空大小便,穿同样多的衣服来监测,应根据孕前或孕早期体重指数(BMI)进行个体化管理,通过监测记录与产检医师沟通,制定整个孕期的体重增长计划。
所有孕妇均应定期监测血压,血压在140/90mmHg及以上时应及时就医,对于存在高血压家族史、合并内外科基础疾病、高龄等高危因素的孕妇,血压监测的频率更应适当增加,如合并头晕、头痛、视物模糊等不适症状时,需要及时测量血压情况并就诊评估。
妊娠晚期(28周后)胎动减少与胎盘功能下降和胎儿宫内缺氧有关。
目前建议是12小时胎动计数,例如每天上午8~9点,下午1~2点,晚上8~9点,都要数1个小时胎动,3次计数相加乘以4,就是12小时的胎动数。
如果12小时内胎动少于20次,或每小时胎动少于3次,则说明胎动减少。
如果实在做不到在每天三个固定的时间段计数胎动,也可以在每天同一时间数一次胎动,每次也要数一个小时。同时也要注意每个胎儿都有自己的胎动特点,孕妇要熟悉自己胎儿胎动的规律,如与以前不一样要及时就诊。
在妊娠晚期,如果胎儿是臀位,一旦发现阴道流液,说明可能是胎膜破裂了,有脐带脱垂的风险,一定要抬高臀部并急诊就医。
不仅是身份的改变,
更是一段需要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的修行之路。
在最适宜的时间,
做最充分的准备,
行最恰当的监测,
愿每一段孕育生命的旅程都平安顺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