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-二聚体是妊娠期孕检的检查项目之一,通常D-二聚体的水平是随着怀孕周数的增加而上升的,在孕晚期达到峰值,因此没有一个孕期单一的正常值范围,这可能是由于激素变化,胎盘的生长等原因,导致促凝血因子、纤维蛋白生成增加和抗凝活性相对降低,保护女性免于致死性出血,导致妊娠期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,进一步使D-二聚体升高。那么,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一项目呢?熟知每一个项目的来源、去路、生理作用与病理意义便显得尤为重要,也是将项目得到最佳应用的关键。本文将介绍孕期D-dimer的相关知识,内容仅供参考。
1. D-二聚体概述1.1 D-二聚体的性质与特点:D-二聚体(D-dimer)是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,是反映凝血激活及继发性纤溶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,病因包括血栓,血栓前状态、肿瘤、感染、败血症等,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,D-dimer便会升高。通常情况下,D-dimer水平的升高在血栓开始形成后的2个小时左右便可检测到,且生成的D-dimer在体内的半衰期约为7-8h左右,便于检测到的同时也不会失去监测意义。而在离体后的血样本中,D-dimer依然能稳定存在24-48h。
1.2 妊娠期D-dimer升高的机制及意义:①妊娠期女性孕激素会刺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,减少抗凝蛋白的合成、。②胎儿压迫致下腔静脉回流受阻,血流减慢。③孕晚期,随着子宫成熟度的增加,子宫螺旋动脉破裂释放组织因子等促凝物质等,使得孕妇机体呈现高凝倾向。④少数孕妇合并有其他易栓因素,例如抗磷脂综合症等。⑤适度高凝状态可以促进孕妇产后止血,此外,凝血系统与纤溶水平持续处于动态平衡状态,可将静脉窦内、子宫螺旋动脉内的血栓清除,促进子宫内膜修复再生。然而,当孕妇机体高凝状态过度后,会容易造成纤溶系统以及凝血系统失衡,进而引发胎盘早剥、早产、死产等各种妊娠期并发症。
2. 正常人群的D-二聚体升高和哪些疾病有关?2.1 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的疾病:急性肺栓塞、深静脉血栓形成、脑静脉(窦)血栓症等。2.2 非静脉血栓栓塞症:急性主动脉夹层、脑卒中、弥散漫性血管内凝血、严重感染/脓毒症/炎症、急性冠脉综合征、慢性阻塞性肺病、手术/创伤、妊娠高血压/先兆子痫、恶性肿瘤、心脏衰竭、肾脏疾病、严重肝脏疾病等。
3. 孕期女性D-二聚体检测有哪些临床意义?3.1 妊娠期正常值的参考值:妊娠期正常值的参考值因所在地区、检测方法等原因的不同而略有差异,有文献报道孕早期约<1.0 mg/L;孕中期约1.0-3.0mg/L;孕晚期:3.0 -5.0mg/L。
3.2 孕期静脉血栓栓塞症(VTE):①非孕期D‐二聚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对于排除VTE的诊断有帮助。②明确诊断的孕期VTE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必要监测D‐二聚体水平变化。③不推荐D-二聚体作为孕产妇VTE筛查、诊断、预防或治疗的参考指标。即不能仅靠D-二聚体水平来预测深静脉血栓的发生,也不能仅依据D-二聚体升高就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治疗。3.3 孕妇血栓前状态:①孕妇血栓前状态(PTS)又称为易栓症,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凝血、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,有导致血栓形成的趋势。PTS是引起复发性流产(RSA)的重要原因之一,与高龄不孕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胎儿生长发育受限等疾病密切相关。②D-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机体是否处于血栓前状态的筛查指标,对于无VTE史或近期无VTE表现但妊娠期间血浆D-二聚体水平明显增加、合并易栓症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可根据D-二聚体水平适当调整抗凝药物的使用剂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