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正确认识“艾梅乙” 孕育健康好未来

发布时间: 2025-03-21 10:25 点击数:0

什么是“艾梅乙”?

 “艾梅乙”是艾滋病、梅毒、乙肝三种疾病的简称。

      艾滋病: 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,是由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艾滋病病毒(HIV)感染,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,进而继发多种机会性感染疾病或肿瘤的一种严重传染病。 

     梅毒: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,其传染性强,可引发多种器官损害。若梅毒孕妇没有及时治疗,传染给胎儿的可能性则很大,甚至危及生命。 

     乙肝:是由乙型肝炎病毒(HBV)感染所致的病毒性肝炎。根据病情进展为急性、慢性肝炎,会导致肝脏不同程度炎症坏死或肝纤维化的慢性疾病,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。

“艾梅乙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?

 “艾梅乙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、母婴传播、性接触传播。性传播、血液传播可通过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避免沾染病毒,而母婴传播是儿童感染“艾梅乙”的主要途径,其中艾滋病在母婴传播的自然发生率达30%左右。

“艾梅乙”如何预防?

    一、艾滋病     1、安全性行为:性生活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套,保持伴侣稳定。     2、拒绝毒品:拒绝毒品,不与他人共用针具,如刮胡刀、文身刀等。     3、正规医院就诊:尽量去正规医院看病,避免输入被HIV感染的血液。     二、梅毒     1、安全性行为:性生活时应正确佩戴安全套,有稳定的伴侣。     2、正规医院就诊:尽量去正规医院看病,避免输入被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血液。     3、注意卫生: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,避免共用毛巾、牙刷、剃须刀等,去正规机构进行拔牙、文身、穿耳洞、修脚等。

     三、乙肝     1、接种乙型肝炎疫苗:建议到正规的医疗机构接种疫苗,能够产生抗体,从而有效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。     2、避免血液传播:避免与患者共用注射器、针头等,在正规的诊所拔牙,避免增加感染的风险。     3、阻断传播途径:拒绝毒品,进行安全的性行为,避免共用牙刷、剃须刀等。

“艾梅乙”如何母婴阻断?

    艾滋病的母婴阻断:     1、孕前或临产发现艾滋病感染、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,应即刻给予抗病毒治疗。     2、根据病毒载量检测结果孕前已接受抗病毒治疗的孕产妇,进行病毒抑制效果评估。     3、如果病毒抑制效果理想,可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;否则,调整抗病毒治疗方案。

     梅毒的母婴阻断:     1、孕早期发现的感染孕妇应立即予1个疗程的治疗。治疗结束后仍应定期随访。     2、临产时发现的感染孕产妇或既往感染的孕产妇,及时给予1个疗程的治疗。     3、所有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的新生均需预防性治疗。     4、宝宝梅毒感染状况监测和随访梅毒感染孕产妇所生宝宝,自出生时开始,定期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测和随访,直至排除或诊断先天梅毒。

     乙肝的母婴阻断:     1、孕期发现感染乙肝的孕妇,需进行肝功能及乙肝病毒载量检测,必要时转介至传染病专科接受相应的诊疗服务。     2、在宝宝出生之后注射乙肝疫苗和肝免疫球蛋白,促使宝宝体内产生抗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