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身体肿胀,医学上称为水肿,主要是由于体内水分和盐分代谢失衡所引起的。在孕期,准妈妈的身体会经历一系列生理变化,这些变化都可能导致水肿的发生。
激素水平变化:孕期,准妈妈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发生显著变化,尤其是孕激素和雌激素的增加。这些激素会导致身体的水钠潴留,即体内水分和盐分的增加,从而引发水肿。子宫压迫:随着孕期的推进,子宫逐渐增大,会对下腔静脉造成压迫,影响下肢血液回流。当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受阻时,水分就会渗透到组织间隙中,导致下肢水肿。血容量增加:孕期,准妈妈的血容量会比孕前增加约30%-45%。这是为了满足胎儿和胎盘的血液需求。然而,血容量的增加也会导致体内水分增多,从而加重水肿现象。饮食因素:孕期,准妈妈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发生变化,比如口味变重、摄入过多盐分等。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,加重水肿。长时间站立或久坐: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会影响下肢血液回流,导致水肿加重。因此,准妈妈在孕期应适当活动,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。
孕期身体肿胀的表现
孕期身体肿胀通常表现为下肢(尤其是脚踝和小腿)的肿胀,有时也可能涉及到手部、面部等其他部位。
对胎儿的具体影响-胎盘功能受限:孕期身体肿胀可能是某些并发症的先兆,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。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受限,进而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。胎盘是胎儿与母体之间物质交换的重要器官,如果其功能受限,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生长受限、胎儿慢性缺氧等严重后果。
胎儿生长受限:孕期身体肿胀可能导致准妈妈的血液循环不畅,进而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和氧气供应。长期营养不良和缺氧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,表现为胎儿体重增长缓慢、身长增长不足等。这不仅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,还可能增加其出生后的并发症风险。胎儿宫内窘迫:孕期身体肿胀可能是某些并发症的先兆,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、肾脏疾病等。这些疾病可能导致胎儿宫内窘迫,表现为胎儿心率异常、胎动减少等。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,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死亡等严重后果。早产风险增加:孕期身体肿胀可能导致准妈妈的子宫收缩力增强,进而增加早产的风险。早产是胎儿死亡和残疾的重要原因之一,对准妈妈和家庭都会带来沉重的负担。胎儿畸形风险增加:虽然孕期身体肿胀本身不直接导致胎儿畸形,但某些导致肿胀的疾病(如某些肾脏疾病、自身免疫性疾病等)可能与胎儿畸形有关。因此,准妈妈在孕期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,及时就医检查并接受治疗。新生儿并发症风险增加:孕期身体肿胀可能导致准妈妈的身体状况不佳,进而影响新生儿的健康状况。例如,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能导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、低血糖等并发症;而肾脏疾病则可能引发新生儿肾功能异常等严重后果。
孕期身体肿胀的应对措施
孕期肿胀给不少孕妈带来焦虑,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缓解呢?
合理饮食
控制盐分摄入:准妈妈应尽量避免高盐食物,如咸菜、腊肉等。每日盐分摄入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。增加蛋白质摄入:蛋白质有助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,防止水分过多渗透到组织间隙中。准妈妈应多吃瘦肉、鱼类、蛋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。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: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,有助于促进体内新陈代谢和水分排泄。准妈妈应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蔬菜和水果。
适当活动
散步:散步是一种适合准妈妈的低强度运动,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肿胀。准妈妈可以每天安排一段时间进行散步,但应注意避免过度劳累。孕妇瑜伽:孕妇瑜伽是一种专门针对准妈妈的瑜伽课程,通过轻柔的伸展和放松动作,有助于缓解肿胀和改善睡眠。但准妈妈在参加孕妇瑜伽前应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。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: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不动会加重下肢肿胀。准妈妈应适当休息,变换姿势,如坐时抬高下肢等。
穿着舒适
宽松衣物:准妈妈应穿着宽松、透气的衣物,避免紧身衣裤身体的束缚和压迫。弹性袜:弹性袜有助于压迫下肢静脉,促进血液回流,缓解肿胀。准妈妈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弹性袜。
定期产检
定期产检是监测孕期身体变化和胎儿健康的重要手段。准妈妈应按时进行产检,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。